以學習者體驗為中心的教育趨勢:
美國大學的返校潮到來,有這麼一則新聞在美國教育界引起軒然大波(相關新聞見此 1 , 2),內容是加州大學歐文醫學分校將”全面採用”以iPad為基礎的課程,引爆點是當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僅將iPad運用於部分實驗課程時,加大醫學院卻全面將iPad導入新生的所有課程,包括了大一教科書、課程投影片、播客(PodCast),以及接下來推出的數位聽診器(digital stethoscope)、手持超音波裝置等與iPad相容的配件。其實當網路或DVD科技剛出現時,都有類似情形,教育規劃者、教師、心理專家、家長不斷地爭論科技導入教育的方式,究竟是以科技為中心重新建構我們對於學習與教育的認定,或者科技從旁輔助教學流程?若以過去十年網路導入教育的發展情形來看,兩種情況都發生著,我們正走向一個虛實交融的教育趨勢。
然而,從iPad與歐文醫學院興起的這場論戰中,我看到一個與國內習習相關的議題:「電子書(包)」。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對於發送給新生iPad,抱持著電子書包就是裝教科書的心態;反觀加大醫學院由一個手持裝置發想出更多可能性,跳脫了書包與電子書的”閱讀"侷限”,以至於超乎一般人對醫學教育的想像。我認為沒有人會反對將平板裝置物盡其用,科技只不過是在多數美國民眾既有對醫療體系的不信任之上搧風點火罷了 。
我不清楚國內電子書包的推動者們是否反思過,你心中對台灣教育體系(教育部門、教師與學生等)是否早就陷入信任危機?因此不是過於樂觀地認為電子書包能讓制式教育變有趣,就是悲觀地令電子書包馴服在制式教育劃好的教科書界線。其實這十年來我一直都是電子書的忠實信徒,從用只能顯示三行的手機螢幕看純文字檔,很笨重的早期平板電腦,甚至後起之秀的小筆電與Kindle,但親身把玩iPad五個月後,我不得不承認「電子書(包)」這個詞彙其實扼殺了許多手持科技運用的想像與創新。
據我所知,很多數典團隊計畫以電子書進行社會教育推廣,本身也親手使用過幾份很精美質佳的典藏電子書,但就如前述,筆者十分憂心過於偏向工具書、教科書面向的數典內容可能達不到對大眾推廣的理想,更慘的情況是連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也不樂意採用你團隊辛苦製作的數位內容!這並不是無的放矢,六月時國語日報開設的英語教室興建了一間「兒童機場」(右圖),小朋友由外籍教師帶領在登機櫃檯、機艙、銀行、精品店、餐廳等各種近乎真實的情境教室中學習美語,並親身操控飛行模擬儀(新聞稿),這類拋棄傳統書本書包、轉而訴求親身體驗的教育方式其實打開了一扇未來數位內容的凱旋門。
為此,這個數位內容專欄將挑選五個iPad上表現獨特突出的數位內容模式,供有計畫投入電子教材/電子書的數典教育與社會推廣的同仁們參詳,依連載順序分別是 :智慧代理人的應用(Pottery HD)、測展人模式的應用(Fotopedia)、新視覺配置的應用(Discovery)、虛擬博物館的應用(MoMa,Museum of Modern Art)與擴增實境的應用(四款星象軟體選一二)
釋放你的創造力 — iPad陶藝軟體 Pottery HD
開發團隊Infinite Dreams :我們是一群熱情、創新且有幹勁的團隊,對”趣味”極為敏感,我們賣命工作也賣命玩,就如同你,我們都是硬底子的電玩遊戲玩家,我們的宗旨是在各個平台提供獨特且讓人上癮的遊戲。
(We are a passionate, innovative and hard working team which is extremely aware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fun". We work hard and we play hard. We are hardcore gamers just like you and our main goal is to provide unique and highly addictive games for various platforms! )
Pottery HD 這套軟體極為獨特,說它是教育軟體,它卻具備諸多遊戲的元素,說它是遊戲好了,它卻有不比書本豐富的知識含量與啟發性;它無法幫你疏壓,卻有其他軟體少見的撫慰效果,箇中奇妙筆墨難以道盡,下面 筆者錄了一段操作畫面供諸位體會,並列幾個值得關注的特徵。